《理解当代中国法语演讲》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03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理解当代中国法语演讲

授课对象:法语专业三年级

教学章节:(第一单元)我的中国梦

使用教材:《理解当代中国法语演讲》,外研社

教学课时:4课时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实践课,本章中的教学内容为:回顾中国历史与时事事件,掌握关于中国梦的法语单词和相关表达;学习相关的演讲策略;了解中国梦含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学生能够自主围绕我的中国梦主题进行公众演讲,讲好中国故事。因此,我们采用ANL方法,即神经语言学教学法,强调真实经历、社会互动、信息传递等原则,为实现法语演讲课学习目标而助力,通过学生采访身边不同年代人年轻时候的梦想,并以中国历史事件的真实图片,激发学生探索中国梦和其背后的深刻涵义;同时采用PBL模式,学生以小组探索模式,观看《中国走进新时代》视频并分角色分享片段中六个不同职业和年龄的主人翁的中国梦,进而探索演讲朗读文章的表达并总结演讲技巧,并在期末考核中进行一一的课堂公众演讲实践。

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的实践课程中,扮演好引导者和考评员的角色,和学生共同探索如何用法语介绍好中国梦的相关内容,辅助学生进行公众法语演讲,及时给予正确和优化的点评和建议,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表达,帮助学生应用法语传播好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潜移默化促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词汇与交际:掌握关于中国梦的法语单词和相关表达;

2)演讲策略:和观众保持眼神交流;鼓舞观众采取行动;能够很好的总结结束演讲。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阐述不同时代背景的中国梦;

2)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并阐释中国梦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3)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中国梦相关表达和选篇内容的导入与介绍;

2)公众演讲策略的探索;

3)学生演讲实操评讲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将中国梦、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不枯燥地、生动地导入课堂;

2)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实践时间中做好学生的公众朗读演讲反馈点评。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提前预习学习通第一课《中国梦》的PPT,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1、采访父辈或者爷爷奶奶那辈人年轻时候的梦想;

2、和搭档1号完成课本P4页图片匹配的中国大事件的查找并进行时间上的排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历史,并能够用法语讲好、传达好中国故事。

(二)课中:

1、确保学生课前五分钟学习通签到

2、邀请学生当堂口头陈述父辈或者爷爷奶奶那辈人的年轻时候的梦想,教师进行口语陈述和内容的点评并打分,作为课堂实践分;

3、两人搭档完成中国大事件的介绍和排序;

4、引导学生集体观看《中国进入新时代》,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在观看结束后,上讲台用法语分角色口头介绍影片中不同的7个人物的职业和他们各自的中国梦,教师和集体进行讨论和点评打分,从而引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

5、引导学生和搭档2号,探索教材中习近平总书记演讲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两段节选:

1)要求找出课本P21的本课中国梦相关的主题词汇(部分内容如图),随后进行集体探讨学习;

2)阅读后,学生自主分享文章整体结构和内容概要;

3)集体讨论探索文中采用的演讲技巧并做总结;

4)最后,邀请学生在充分考虑总结出来的演讲技巧进行现场片段朗读演讲,教师根据所有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和点评;

(三)课后:布置期末考核实践主题之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进行法语演讲,5分钟以内,准备PPT,要求脱稿,注意演讲技巧和相关特定表达的使用,要求随堂拍摄演讲视频,和演讲稿一并提交学习通。

六、教学效果

1、教学成效:

1)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法语演讲》课程发展来看,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内容知识传授、演讲相关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充分挖掘了课程的育德功能,课程建设不断优化。

2)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来看,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身自具特殊性,该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有天然的思政教育优势

3)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来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与演讲技巧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我国的文化内涵与制度优势,扎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具有高度文化自信,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的外语知识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同时通过学习,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能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自觉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目标的实现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在自身工作的行业、岗位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学成果展示:

1)学生观看《中国走进新时代》视频后,在课堂实践中,围绕“中国梦”主题的小组合作分角色公众演讲介绍,给学生具体的演讲实践机会和舞台,加强团队讨论合作精神同时,也提升学生对中国梦的深刻理解,在最终的演讲考核中能够结合课堂内容和利用自身的例子进行阐释和分享中国梦奠定基础。

2)学生法语竞赛获奖

2021级法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2023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外语能力竞赛法语组校赛和省赛,省赛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要话题,形式和题目分为综合试卷(涵盖阅读题若干、汉法笔译若干以及写作)和两分钟定题演讲,两分钟定题演讲主题为La voie de la modernisation chinoise。其中来自2021级1班的付家豪获得了福建省省赛的三等奖,实现我校法语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零的突破,也充分体现了“理解当代中国法语演讲”课程有效的教学成果。

七、教学反思

1、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优点:

1)教学主题和教材的“思政”目标优势突出:《理解当代中国法语演讲》作为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本教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读原著悟原理,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融入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夯实演讲能力的同时,掌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能力,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落实好育人育才根本任务。

2)教学方法的原则与课程目标不谋而合,新颖且效果好:采用ANL和PBL教学模式,遵循能力导向,以真实经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实践兴趣,通过启发式、小组讨论合作式、项目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确切提升学生语言公众演讲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多元能力。

2、有待改进地方:

由于是实践课,应主张给学生较多的法语演讲实践机会和时间,基于学生人数较多(30名左右),再加上学生发言或者演讲过程中出现停顿、犹豫的时间,发现无法按时按计划实现全部学生都在课堂上进行一一的法语演讲或者发言机会,且教师无法实现全部学生的点评。今后可以考虑布置为提交演讲视频的课后作业,教师加以点评;亦或者根据不同主题,邀请不同的学生进行现场演讲、教师点评的形式,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导致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减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