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金融衍生工具》
授课对象:金融学专业三年级
教学章节:第五章 期货交易机制 第三节 股票指数期货
使用教材:张元萍,《金融衍生工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六版,2022.
教学课时:2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整体理论性较强,涉及到多种交易机制和交易策略。因此,通过结合案例进行授课,能把相关的知识点阐释更清楚,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凸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润物无声”的特点,将国家发展与课程讲授内容相联系,从而来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
如图1,本课程在思政教学设计中融入案例教学,以“知识传授——实施任务——价值引领”为主导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专业知识方面,本课程将显性金融衍生品专业知识与隐性的思政教育有机高度的融合。本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个章节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关于本章知识内容和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和价值观通过“感知”来理解深化“认知”。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利用“超星”平台设置案例相关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功勋人物、热点时事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思考和抢答;同时,针对案例中涉及到的思政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由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思政元素的趣味性。
图 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通过将思政元素深刻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向学生引导本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符合社会主义核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跨学科认知与人文素养的金融人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概念、交易机制以及交易策略。
(2)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能够对进行衍生品投资研究;同时,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能力,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本课程结合案例对各类金融衍生品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好的这些金融产品,同时强化学生谨慎投资意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才能有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有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才能有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各类金融衍生品的概念以及这些衍生品的交易机制与交易策略。
而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则是金融衍生品定价。由于在计算金融衍生品会涉及到公式推导以及模型的应用和计算,因此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理基础才能掌握金融衍生品的定价。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案例内容及分析 |
融入思政点 |
教学方式 |
引入 |
课程导入: 央视纪录片——CCTV4《直通香港》特别节目《十年记忆》之金融保卫战
|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 大事,理解我国金融发展方向 |
视频教学 |
股票指数期货介绍 |
结合纪录片案例,引入股票指数期货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概念: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是指期货交易所同期货买卖者签订的、约定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期,买卖者向交易所结算公司收付等于股价指数若干倍金额的合约。股票指数期货一方面是期货的一种,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卖;另一方面由于它所买卖的是与股票有关的指标,又与股票市场有关。 特点 :现金结算而非实物交割; 高杠杆作用; 交易成本较低; 市场的流动性较高。 二、股票指数期货的种类和交易规则 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种类较多,都以合约的标的指数的点数报价,合约的价格是由这个点数与一个固定的金额相乘而得。例如,对恒生指数及其分类指数期货而言,这个固定金额为港币50元,假如现时恒生股票指数期货的报价是5000点,则一张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价格就是25万港元(50港元×5000点)。 三、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 几种主要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及相关交易规则: 1.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期货(S&P500期货) 2.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NYSE综合指数期货) 3.价值线指数期货 4.主要市场指数期货 5.金融时报指数期货(FT-SE指数期货) 6.日本证券市场指数期货表 7.香港恒生指数期货 四、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 通过买卖股票指数期货,可以对下述风险进行套期保值: (1)已持有股票价格下跌; (2)大量现货股票上市引起的股价下跌; (3)拟购股票价格上涨。 另外,股票指数期货还可用来进行投机交易,利用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或期货与现货间的差异进行套利,赚取利润,并可用于投资组合,加强财务管理。 |
PPT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
|
重新回顾案例 |
1998年,索罗斯攻击香港采用的办法是在纽约外汇市场卖空港币和股指期货。 1997年8月的亚洲金融风暴,如火山喷发般搅动了整个世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兴风作浪,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许多国家身陷经济崩溃的泥潭,如羔羊般任人宰割。 到次年8月,香港成为台风眼。在那场风暴中,一再受到投机力量冲击的香港,金融市场早已遍体鳞伤,但背靠强大的祖国,特区政府顽强地阻击了国际投机势力,给国际炒家以沉重打击,并取得最后胜利。 当炒家来犯时,信奉自由市场的香港特区政府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一反以往“不干预”政策,特区政府动用千亿土地储备资金和外汇平准基金入市,维护港币和股市稳定,与国际炒家正面交火。 中银、和升等多家机构大量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不惜一切代价稳定股指,其间发生多次拉锯战。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狙击者和保卫者来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八月。决战的帷幕已经拉开,决战的最后时刻已经到来。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国际炒家手里有大批期货空单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向上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血本,反之港府之前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等于扔进了大海。 8月24日,恒指短时间暴跌300点,特区政府再度出击,入市干预,当天恒生指数被迅速拉回,收盘时恒生指数上扬318点。8月27日,全球金融市场下跌,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了3%~8%。香港股市面临着严峻考验。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亲自坐镇指挥,港府一天注资数百亿港元,稳住恒指。次日,面对潮水般的抛售,港府照单全收,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下午4点收市时,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已经获胜。 |
挖掘案例中 的思政元素 |
|
讨论 |
1. 通过分组,要求学生收集案例相关资料,讨论在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中股票指数期货发生了什么变化;国际炒家如何利用股票指数期货冲击香港金融市场以及他们如何被击退? 2. (1)进一步提问题:为什么香港最终会赢得此次金融保卫战?(引导学生可以从实务以及思政角度回答) (2)通过超星平台进行抢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
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人民的保护盾。 |
教师引导、 小组讨论、抢答 |
总结 |
实务角度:在本案例中,香港政府一方面动用近千亿港元入市操作,一方面通过推出金融管理措施对香港经济实行宏观管理和调控,表明现代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关系的干预、管理和参与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规律。这是经济法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的体现。 思政方面:中央政府出手香港,作为坚强后盾,是香港赢得此次金融保卫战的关键因素。在这场金融保卫战中,中国政府展现了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坚定决心。通过动用大量外汇进行干预,中国政府有效地遏制了国际炒家的攻势,稳定了香港金融市场。这一行动不仅保护了香港的经济利益,也维护了国家的金融安全。如今,香港依然保持着高度繁荣,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员。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有效治理。同时,也离不开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和拼搏精神。 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和实力,也揭示了香港背后强大的支持,使我们认识到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人民的保护盾。 |
PPT教学 |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们在吸收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对金融市场治理、风险防控等相关时事有所思考,并能够把所学知识去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依托真实案例、教学视频等教学素材,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课程案例生动具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获得较好的思政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中群策群力,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与思政点的联系方面还不够精细,课程思政效果的考核方面还缺乏“润物无声”的考核方式。在本节课教学中思政内容更多是通过教师进行讲解引入,可通过进一步通过设置思政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中,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人民的保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