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读写》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9-03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读写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年级

教学章节:第一单元 中国青年的使命

使用教材:《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读写教程》,修刚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

教学课时:6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1. 教学改革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面向未来的中国稿等外语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指南》中明确规定日语阅读为核心必修课程。为全面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推出了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融入听说读写译等核心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路径,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提高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该课程旨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日语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授课教师依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理解先行,思辨跟进引导学生细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10个重要方面相关选篇,在全面、准确理解原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应用、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

(2)理论贯通,实践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延展阅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并运用该理论体系释中国实践加深对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认识培养理论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通过课前图片和“思考与讨论(クリティカルシンキング)”板块等,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提高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体现课程的“高阶性

(4)自主学习,多元探讨:贯彻“学习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指导学生独立预习课文,独立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延伸阅读。通过多样化的课内 课外、线上线下小组学习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不断提高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课程的“创新性”

(5)读写结合,提高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挑战,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提高语言质量,凸显课程的“挑战度”同时通过各单元系统设计的词句篇的语言练习进一步夯实语言基本功。

(6)科学的考核方式通过学习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的融合、创新等方面的考核来实施多样化生源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指标。通过学习通平台的学习和线下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综合上课、签到、随堂考核、主题讨论、作业、阶段性考试、课程音视频等多种考核方式,并结合 期末考试成绩,最终形成高职数学课程的总评成绩。总体规划为: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仅是停留在日文意思的理解上更是要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等进一步的掌握并且能用日语解读五四精神的同时,理解其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说明“青春与奋斗”的关系使用日语进行相关主题的作文撰写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日语读写能力的同时,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当担并且掌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制度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用日语阐述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肩负的时代责任。

2)“青春与奋斗”为题结合我的中国梦400字的日语作文

2.教学难点

多数学生对日语文体表达的掌握较为薄弱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调查预习,整理思政素材。在撰写作文前引导学生使用日语工具书、借助网络平台等查阅相关思政元素热门单词及相关日语表达;阶段性地让学生提交作文并以匿名的形式选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和错误较多的进行小组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并提出不同作文的可取之处和注意点

五、教学过程

《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读写》课程将理解当代中国、掌握日语读写技能、讲述中国故事为三大课程目标。为实现课程目标,授课教师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全员参与、课后写作实践”的原则,按照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课前:预习,学习选篇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体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直观实例的了解和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思考进行简要回答

第一单元 中国青年的使命”为例,需要完成的具体课前预习任务如下:

1)教师重点学习“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伤的讲话”的内涵,提前整理本课课程思政素材;










2)教师上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宣传片《共青春》主题曲《有我》官方MV》至学习通思政素材库,发布观看任务作为学生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思考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的内涵,并完成课文预习作业。学生作业示范截图:

3)教师通过超星发布讨论:“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的含义”,教师课前登录学超星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学生讨论截图:

 

 

 

 

 

 

 

 

 

 

 

 

 2.课堂教师引导,合作讨论

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该单元为例,授课教师根据授课目标以及学生预习情况,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视频导入,提取关键词进行背诵观看视频照片

 

 

 

 

 

 

 


学生尝试将视频中出现的“我的梦”“中国梦”“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有梦则刚”等词句翻译成日语,教师公布日文译文以及正确读音。引导学生背诵记忆,为后续作文的撰写和发表做好前期准备。

(2)课文内容的学习

  要求学生关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短语、中国特色政治术语,以及中日文双语版本中的词汇使用和修辞现象,并通过对重要句段的翻译,使学生在加深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原句原段思想内容的同时,提高中国特色话语能力。同时,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并蕴含中国智慧的名言警句“天将将大任于斯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等,供学生品味和反思,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

(3)小组讨论畅谈感想

    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为引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如何奋斗视频截图

 

 

 

 

 




(4)教师讲解

教师对日语写作格式的讲解,引导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的内容,构思作文撰写提纲。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先用简单的日语描写,并记录批注无法表达的日语词汇,以备后续查词,扩充词汇量。

(5)小组讨论精益求精

教师在课前评阅学生的论文并选几篇较为优秀的和错误较多的作文在课堂上以匿名的形式展示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其优点与需要改善的点为后续完善自己的作文做准备课堂讨论照片

 

 

 

 

 

 

(6)教师点评



    基于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针对学生作文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日语写作相关知识,结合本次点评对自己的作文初稿进行修改

3.课后:写作实践,教师点评

学生前后2次以青春与奋斗为题,撰写作文;第一次为初稿要求学生写完后带着自己的作文到下一节课上在小组讨论和听完教师点评后做进一步修改修改后的作文需再一次提交学习通教师点评学生提交的作业,并从学生的第二稿作品中选拔优秀作品。让荣获“优秀作品”的学生在下节课上进行现场朗读。教师将优秀作文同步更新至超星“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读写学生作品库”。学习通作业发布截图:

第一次作文

 

 

 

 

 






第二次作文

 

 

 

 




六、教学效果

《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读写》旨在培养学生的日语读写能力,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使用日语进行阅读和写作为根基通过相关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政策、理念和价值观,促进中国思想的传播培养学生关注当代中国的时事热点,提高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评论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期中及期末的考核环节中发现学生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如何担负这个时代的重任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中国梦等有了更深的思考部分学生也因在课程中的发表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也有了信心并踊跃报名参加了2023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外语技能大赛”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学生还纷纷加入了由福建国际传播中心打造纽约国际手机登录外国语学院运营的HolaFujian项目”中为对外宣传福建特色讲好福建故事做出了贡献运营不到4个月的时间已实现在Facebook以及XTwitter等账号上分别发布动态52并在X上的单条视频浏览量达到500+,Facebook账号上获得6000+点赞和7000+粉丝除此之外学生还积极报名承担了“冰心文学馆”的翻译志愿者的工作6月份日本团的来访做准备这些对于课程效果来说也是很好的价值体现

1)学生随堂发表

 

 

 

 

 

 

     2)以赛促学学生参加2023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外语技能大赛

 

 

 

 

 

 

 

 

 

3)学生参加HolaFujian项目”对外宣传福建特色

 

 

 

 

 

 

 

 










4)学生为“冰心文学馆”做翻译6月份日本团的来访做准备

 

 

 

 

 

 

 

 

七、教学反思

日语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和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本课程的不足第一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第二可以研究更多的学生竞赛信息达到更好的以赛促学的效果第三在考核方式上可以更加人性化特别是针对主动参加“讲好中国故事”等学科竞赛学生的成绩上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机制

在未来,将继续加强日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和探索,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