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4-03-18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高级财务会计

授课教师:邹灵涵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2020

教学章节:所得税会计

使用教材:高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课时:32课时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设计思路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级财务会计》的培养对象是企业或企业集团中的高端会计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与中坚力量,职业素养、法律意识、自律能力等各方面的思想品质在此门课程中显得更加重要。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课程建设中需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财经法律意识和会计文化素养,教育他们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地做事,自觉遵守以诚信为基本要求的社会公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课程教学达到育人与育才的双重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本章内容为《所得税会计》,主要讲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对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及会计处理以外,还应该明白在实际工作中,身为会计人员应精于业务,需要实事求是地处理会计业务和税收业务,把好职业判断关,切勿弄虚作假,不做假账,不偷税、不漏税。而后通过选用《乐视网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致税后利润(净利润)反超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这则案例,让学生们从实际案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从这则案例中引导学生诚信、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塑造会计专业使命感,勇于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三)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流程设计

本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依托超星智慧教学平台,引用中国大学慕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将课程思政内容“前移+后移”,进一步节省线下课堂时间。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主要包括不做假账、不偷漏税、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遵守职业道德和承担社会公共责任。具体体现为:第一,让学生时刻关注前沿动态,把握财税政策的变化,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正确处理会计业务和税收业务,不做假账,不偷税、不漏税;第二,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态度、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等职业素养。具体设计的流程如下:

首先,课前要求学生观看学习通上的相应视频进行线上学习,并完成在线作业;通过视频学习和查找税收法规,完成分组汇报任务,将汇报内容制作成PPT,派代表在线下课堂做汇报。

其次,在实体课堂新课导入环节先让学生阅读一则精简后的乐视网案例,然后抛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出该章知识点;经过课堂讲授第一节内容“所得税会计概述”后,由各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PPT;再经过课堂讲授第二节内容“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和第三节内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后,发布案例讨论“乐视网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动因与目标”。

最后,课后在学习通上发布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这则案例查找乐视网过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后对企业股价和市值的影响,回答两个问题。

(四)教学成效评价

对于本章教学效果的评价,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根据小组汇报中PPT的制作情况、汇报人的演讲情况,衡量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课堂案例讨论结果,衡量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的应用程度;根据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衡量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的整体认知程度;根据线上平台的作业完成情况,衡量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整体掌握程度。而思政教育方面,主要通过学习通中案例讨论的热度和学生发言的深度来体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区分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理解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够说出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区别;能说清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步骤。对于常见的资产、负债项目,能说出其税会差异,能确定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能够判断暂时性差异的种类,会计算其金额;掌握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能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能够计算所得税费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身为会计人员应精于业务,时刻关注前沿动态,把握财税政策的变化,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把好职业判断关,实事求是地处理会计业务和税收业务,切勿弄虚作假,不做假账,不偷税、不漏税,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培养客观求实的态度、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的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塑造会计专业使命感,勇于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程序;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二)难点

对于税会差异的区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解与判断;暂时性差异类型的判断;当期所得税的计算;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一)线上“课前预习”环节课程思政内容

本章内容的核心是“税会差异”,课前要求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和查找税收法规,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负责讲解一种资产(分别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包括这一种资产的税会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如何确定,并制作成PPT,派代表在线下课堂做汇报。通过对比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线下课堂课程思政内容

1.新课导入环节

在讲授新课前,先让学生阅读一则精简后的案例——《乐视网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致税后利润(净利润)反超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然后抛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为什么净利润反比利润总额多?递延所得税资产过多与缴纳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关联?从而引出该章知识点,如何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业务。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案例简介:乐视网于2004年11月成立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是一家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乐视网依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经营模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财务数据。2016年起乐视网的财务问题初现端倪,随后其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不断加深,直至公司创始人贾跃亭于2017年5月的突然辞职使乐视的经营危机全面爆发。2016年之前,乐视网看似无懈可击的财务报表却暗流涌动,其合并报表的净利润远远大于利润总额,这一异象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乐视网一方面将大量非全资子公司亏损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造成了净利润远大于营业利润的表面繁荣,从而利用粉饰的财务报表抬高了股票价格和公司总市值;另一方面,乐视网以贾跃亭为代表的大股东在股价高位时不断减持掏空了上市公司大量现金。

2.课堂讲授与分组汇报环节

1)课堂讲授第一节内容“所得税会计概述”。

2)各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PPT,然后通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总结、打分,最后通过学习通发送案例讨论题,分组讨论,抽点回答,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通过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的区别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处理应遵循会计准则,税务处理应遵照税收法规。同时让学生时刻关注前沿动态,把握财税政策的变化,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以正确处理会计业务和税收业务,不做假账,不偷税、不漏税。

3)课堂讲授第二节内容“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和第三节内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当讲解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后,让学生判断是否应该多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虽是资产,但其是未来盈利时可以抵扣少交的税额,不是企业真正的经营业绩,从而引出思政元素——诚信。

3.案例讨论环节

在学习通中发布“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过度确认的案例分析”:

1)原因分析

乐视网合并报表2012-2016年净利润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简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营业利润

19741.12

23670.76

4786.65

6942.28

-33749.9

利润总额

22801.17

24640.09

7289.91

7416.92

-32870.9

所得税费用

3804.59

1402.01

-5589.75

-14294.76

-10681.59

净利润

18996.58

23238.08

12879.66

21711.68

-22189.3

递延所得税资产

238.05

2675.7

19621.86

50725.15

76334.34

递延所得税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0.08%

0.53%

2.22%

2.99%

2.37%

母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占合并报表的比重

88.56%

20.27%

5.40%

5.25%

6.98%

要求学生通过乐视网合并报表简表思考:递延所得税资产过多与缴纳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使得净利润反超利润总额?由此过渡到讲解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学生能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过多,就会导致产生递延所得税收益,当期所得税减掉递延所得税收益后,造成所得税费用为负数,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使得净利润比利润总额还多,从而粉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2014-2016年乐视网连续三年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的原因就在于合并报表的所得税费用始终为负数。之所以会形成如此高额的所得税费用,主要原因是确认了过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乐视网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由2012年的238.05万增长到2016年的7.63亿,五年间实现了近320倍的增长。但是从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报告情况来看,2012年母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占合并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88.56%,而2016年母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只占合并报表中的6.98%,可见乐视网主要是通过子公司大量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最主要的是非全资子公司的亏损。

乐视网通过子公司大量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在合并报表层面确认负的所得税费用,进而致使合并利润表的净利润数额大于利润总额。乐视网确认了大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却极少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从而导致递延所得税费用大幅度减少,从而虚增了利润,实现了乐视网合并利润表净利润远远超越利润总额,从而美化了其财务报表。

乐视网2012-2016年递延所得税资产构成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内部未实现利润

0

0

0

4723.24

2536.11

可抵扣亏损

0

1987.07

18013.25

42423.70

65054.99

坏账准备

211.10

595.81

1477.63

3387.81

7861.25

存货跌价准备

0

79.93

121.25

82.52

746.11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6.95

12.89

9.72

78.86

75.36

融资租赁摊销利息

0

0

0

29.01

60.54

递延所得税资产合计

238.05

2675.70

19621.86

50725.15

76334.34

从上表可以看出,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由内部未实现利润、可抵扣亏损和各种计提准备金构成,其中可抵扣亏损所占的比重最大。根据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母公司在期末按照持股份额将子公司的净利润纳入合并报表同时纳入子公司当期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子公司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又会对合并报表的利润产生正向影响,使得母公司在合并报表层面可以更多地通过子公司的亏损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形成负的所得税费用,最终以达到将净利润数额调至高于利润总额。事实上,乐视网这些巨亏的非全资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或者是与乐视网有关联的公司,表面上看是其他少数股东亏损,实际上却是通过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巨损向大股东输送巨额利益,粉饰了乐视网的经营业绩,实现了股价和业绩的不断上涨,以为其进行利润输送奠定基础。

继续在学习通中发布讨论问题:这么做是否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因递延所得税资产过度确认虚增净利润,乐视网粉饰了财务报表,使报表使用者被信息误导,会导致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投资或决策,可能对投资者会造成损失。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不仅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企业经营中违法违规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引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2)递延所得税资产过度确认的动因——盈余管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乐视网正是将其大量非全资子公司亏损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造成了净利润远大于利润总额的怪象,从而粉饰和美化了企业经营利润,向投资者传达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利好消息,抬高了公司股价和总市值。

①美化了公司的经营业绩。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过度确认直接导致企业净利润虚增,即便在利润总额为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上市公司盈利的虚假繁荣,从而向投资者传递了利好消息。

上图是乐视网剔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前后权益净利率的比较,由此可见,从2014年开始,剔除之后比剔除之前的权益净利率下降了,尤其在2015年下降得最为明显。

上图是乐视网剔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前后每股收益的比较,由此可见,从2014年开始,剔除之后比剔除之前的每股收益下降了。就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在没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下,每股收益为0.09元,在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后,每股收益如同坐过山车一般地增加到了0.44元。

从以上两张图的数据变化不难看出,乐视网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过度确认粉饰了权益净利率和每股收益这两项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财务指标,使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加追捧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构筑起的海市蜃楼。这些行为都能反映出乐视网的会计人员不够诚信,在利益的诱惑下,没能守住职业道德的底线,弄虚作假,做了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

②抬高了公司股票价格与总市值。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过度确认不但粉饰了财务报表,而且向投资者传递利好消息,从而导致股价的上涨。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12年起,乐视网的股价基本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18.79元上升到2015年的59.04元,2016年因乐视网经营模式和财务报表饱受质疑,股价基本回落到2014年年末的水平。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2-2016年乐视网总市值一路飙升,从78.54亿元增加到709.44亿元,五年间翻了9倍,其中2015年更是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峰。

3)递延所得税资产过度确认的终极目标——大股东掏空

一方面,乐视网通过非全资子公司亏损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种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净利润高于利润总额,从而美化了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使其股价和市值一路攀升;另一方面,以贾跃亭为核心的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则通过高位减持乐视网股份实现其掏空的终极目标。

①乐视网大股东减持行为。合理范围内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对公司的经营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过度的大股东减持行为则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价值被高估和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等负面信号。

②大股东减持对小股东的影响。乐视网大股东减持的掏空行为给中小股东带来了严重的利益侵害,给机构投资者和众多中小投资者带来了高额损失。这种一面虚增利润抬高股价一面大股东抛售掏空的行为也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和运行效率的明显下降。说明会计人员应该要有自己的专业使命感,也要用于承担起社会公共责任。

4)案例启示

①谨慎确认,清晰报告:要求准则制定方与准则应用方在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方面时刻保持谨慎,会计人员应精于业务,把好职业判断关。会计准则可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以后会计年度补亏方面制定更为严谨的条件,还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在报表附注中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更为全面、详尽的披露,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好地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

②重点关注,全面把控: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鉴证方而言,应对递延所得税项目进行重点关注,以求对市场释放出更为合规公允的会计信息,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③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当下会计理论的发展进入了“综合收益观”取代“资产负债观”的新阶段,是否可以将涉及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项目划分为最终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那么就可以有效解决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虚假利润的现实问题。

④股权异动,昼警夕惕:在此案例中,通过递延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只是管理层的表象目的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终极控制人意欲通过粉饰报表虚构公司的繁荣假象,提高融资能力,从而通过抛售减持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套现掏空。在资本市场大股东的股权异动情况可以视作重要的传递信号之一,往往可能伴随着公司战略发展的变革、融资约束的改变以及控制权的异动。这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需要投资者重新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

(三)线上“课后讨论”环节课程思政内容

在学习通中发布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这则案例查找乐视网过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后对企业股价和市值的影响,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乐视网的行为是否会给股东带来错误引导?股东是否会遭受损失?

2.我们会计人员是否应肩负会计专业使命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勇于承担社会公共责任?应该如何做?

六、教学效果

本章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以会计职业道德为着力点,以典型企业案例为依据,将案例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态度、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等职业素养,既传授了专业知识,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课程思政实质上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次创新,教师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知识点中,拓宽了专业知识点的广度,增加了专业知识点的趣味性,提高了专业知识点的可理解性,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体验。课后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形成思政表现考核分,计入平时成绩,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达成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

七、教学反思

《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教学内容均有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予以规范。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对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行为予以规范。而所得税会计中应交所得税的计算,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应税所得,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法治教育素材。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将遵守准则、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传递给学生,即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实事求是地进行会计处理;而在交税时,就应该以所得税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章纳税,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法治的种子。

在本章教学中,通过乐视网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是否应该确认、应该如何确认等问题,讨论乐视网递延所税资产确认的恰当性以及经济后果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准则意识以及会计处理的经济后果意识,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会计处理时要遵守会计准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从而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在案例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还让学生不经意间深刻掌握专业知识,深入思考和体会案例背后正确的思想价值,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会计专业使命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