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公示专栏 >> 正文

2023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福州,面向福建,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BIM建模及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施工、管理、设计、投资和房地产领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和咨询工作,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信息素养,能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2.能够胜任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前期准备、实施控制、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3.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法律等专业知识,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4.能够取得相应注册执业资格,胜任项目经理岗位,在项目管理团队中担任业务骨干或领导角色。

5.能够根据行业最新发展,拓展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创新和科研能力,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二、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政治定力与品德养成:能够长期保持战略定力和前进动力,真正自觉地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能够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

1.1政治定力:能够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能够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相关思想和理论,以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1.2品德养成:能够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品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管理问题。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表述工程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2.2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对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求解。

2.3能够将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管理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1能够识别、判断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影响因素。

3.2能对影响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3.3能结合文献研究,对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流程、框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1掌握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组织、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造价编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

4.2能够拟定适当的工程监理规划、招投标文件、工程合同条款、工程经济分析报告、工程造价文件等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并体现创新意识。

4.3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要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方案,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1能够运用科学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5.2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测试与实验,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收集和处理。

5.3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有效结论并用于指导工程实践及管理活动。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1能够针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具有恰当使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文献检索等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6.2能够针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具有计算机程序语言等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开发能力。

6.3能够利用现代工具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并理解其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熟悉工程建设领域国家和地方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管理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1熟悉建设管理领域的法规制度、行业要求、设计与施工规范标准。

7.2能够分析土木工程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7.3能够客观评价土木工程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土木工程实践及管理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1能够客观评价木工程实践及管理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2针对工程管理复杂问题,采取恰当管理策略,具有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材料、重视节能节水、进行绿色施工的意识。

9.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履行责任。

9.1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2了解土木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责任。

10.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和负责人的角色。

10.1正确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并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10.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协调开展工作,能主动与其他学科成员共享信息、合作共事。

11.沟通:能够就工程管理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1.1能够通过项目汇报、工程图纸、技术报告等多种表达形式,就工程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2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2.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决策、实施、管理、控制等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1具备统筹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要求,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2能够基于工程管理原理和工程经济理论做出合理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决策。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3.1能正确认识持续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3.2具备跟踪工程管理学科前沿的能力,具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一)“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矩阵(以“”在相应部位标识)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毕业要求13





(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

(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通识课程

通识必修

思政类

H








H

M




语言类











H


M

军体类

M








M

H




信息技术类






H







M

创新创业类




H





M

M




职业发展类







M

M

H





心理健康教育类

H










M



劳动教育

H








H

M




通识选修

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

H








M


M



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




H





M

M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H








M


M



卫生健康与生态文明

H










M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A(上)


H

M



M








高等数学A(下)


H

M



M








线性代数A


H

M



M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H

M



M








工程管理概论


H

M



M








工程制图


M

H








M



建筑材料



H

M

M









建筑工程CAD


M




H







M

工程力学


H


M

M









工程结构


H

M

M










工程测量






H




M

M



大学物理



H

M

M









房屋建筑学


M

H








M



运筹学



H

M








M


经济法



M




H





M


建设法规

M



M





H





人工智能导论

M





H







M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与合同管理

M








M



H


工程经济学


H





M

M






土木工程施工


H

M



M








施工组织设计







M

M




H


工程估价



M

H



M







工程项目管理







M

M




H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M




H







M

专业方向课

国际工程管理实务英语







M




H


M

国际工程招投标







M



H

M



国际工程施工索赔




M






H

M



工程安全管理

M










M

H


工程招投标

M








M



H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







M

M




H


组织行为学










H

M

M


人力资源管理










H

M

M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



H




M

M






建筑工程识图与实务


M

H








M



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H

M



M








道路工程


H

M



M








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M

H



M







建筑工程现场安全急救

H






M



M




BIM机电设计


M




H







M

工程监理概论

M

H







M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



M

H



M







环境工程概论

M



M




H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







H




M

M


微观经济学


H





M

M






建筑业企业创办与资质申报







H

M

M





装饰工程施工



M

H



M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M

H



M







实践

环节

必修课程

军事训练

H








M

M




专业认知实习(工程管理)

M

H







M





《工程测量》课程实训



M

H


M








《工程估价》课程实训



M

H


M








工程咨询与服务专业群综合实训



M

H


M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H

M

M





毕业实习

M

H







M





毕业设计



M

H


M








劳动教育实践

H








M

M




素质拓展

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







H

M

M





就业、创业项目







H

M

M





实践活动

H









M

M



志愿活动

H









M

M



社会工作

H









M

M



文化艺术和素质拓展竞赛

H








M

M




文体活动

H








M

M




讲座







M

M





H

劳动教育

H








M

M







特色

课程






+通识选修课







M




H


M

+

专业任选课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M




H


M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











H

M

M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M



H

M



+

素质拓展课

“国际嘉年华系列活动”

H






M


M





“信息技术+”通识选修课


M




H







M

“信息技术+”专业任选课

BIM项目管理


M




H







M

BIM运维管理


M




H







M

信息技术+素质拓展课

信息技术类竞赛、学术讲座、考证等活动


M




H







M


、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为6年。

授予学位:学士    

、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 170  学分方能毕业。课程分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环节、素质拓展课特色课程五类别

、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170 ,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分30.0%,选修课程占总学分26.47%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学分

课程属性

其中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

选修

讲授学分

实验学分

实践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50

50


43.5

9.5

2

29.4%

通识选修课程

4


4

4



2.4%

素质拓展

2

0.5

1.5



2

1.2%

专业教育课程

(含专业群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41

41


34

7


24.1%

专业核心课程

17

17


11

6


10.0%

专业方向课程

26.5


26.5

19.5

7


15.6%

实践环节

毕业实习

3

3




3

1.8%

毕业论文

5

5




5

2.9%

其它集中实践课程

8.5

8.5




8.5

5.0%

特色课程

13学分)

+

通识选修课(4学分)

4


4

4



2.4%

+

专业任选课(4学分)

4


4

4



2.4%

+

素质拓展课

0.5学分)

0.5


0.5



0.5

0.3%

“信息技术+”通识选修课(2学分)

2


2

2



1.2%

“信息技术+”专业任选课(2学分)

2


2

2



1.2%

信息技术+素质拓展课(0.5学分)

0.5


0.5



0.5

0.3%

合计

170

125

45

124

29.5

21.5

100%

注:1.所有非外语类专业学生,在“外+”通识选修课、“外+”专业任选课模块须各修满4学分;

2.所有非信息类专业学生,在“信息技术+”通识选修课、“信息技术+”专业任选课模块须各修满2学分;

3.“外+”素质拓展课(0.5学分):是指学生参加学校“国际嘉年华系列活动”一次可 认定0.25学分;若获奖励,一次可认定0.5学分。

4.“信息技术+”素质拓展课(0.5学分):是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类竞赛、学术讲座、考证等活动一次可认定0.25学分;若获奖励或通过考证,一次可认定0.5学分。

5.学生“外+”素质拓展课和“信息技术+”素质拓展课均应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