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过海》,你好台湾 | “高雅艺术进校园”剧目线上展播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中强调的“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广大台湾同胞的心里,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我校团委学生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于4月19日19:30组织各部门共同观看福建人艺闽台优秀剧目展播——《过海》。

话剧《过海》讲述的是在1950年福建沿海一位世代信奉妈祖、以走船为生的船老大吴天桂因两岸对峙被要求将船归公家统一管控,正郁郁寡欢的他遇见了曾经的救命恩人——来自台湾的林阿伟,林阿伟因两岸大门关闭来不及逃回台湾被迫留在大陆。为了帮助林阿伟回家与妻儿团聚,也为了继续自己的走海生活,吴天桂决定铤而走险,带着妻子与阿伟一同过海。于是两个家庭阴差阳错地开始了一段长达三十多年的错位人生……







精彩的演出感动了每一位学子
使同学们不禁落笔寄情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所思所感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大型时代话剧《过海》,话剧观看结束之后,我的内心依然久久无法平静。话剧带我穿梭于1950年,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也见证了父辈们在我们国家建国时期、两岸大门关闭时,做出了艰苦卓绝的拼搏和奋斗,特别是人物之间的情感让人感触颇深。
通过此话剧,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两岸炎黄子孙呼唤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我仿佛看到来自海那边的他们——我们的亲人,不停地朝我们招手,述说着他们远离故土内心的无奈与伤感,他们无时无刻不渴望着与我们团聚,踩在熟悉的泥土上,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虽然我们有着现实的距离,但是我们的心贴得很近,很近。他们的内心始终牢牢铭记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祖国大陆的一员。他们对中华文化有着深深的认同感,他们从来也不曾停止对寻根的执着。他们爱祖国,祖国更爱他们。
《过海》讲述了在两岸对峙的时代背景下,吴天桂带着妻子帮助因两岸大门关闭来不及逃回台湾被迫留在大陆的林阿伟回家,于是两个家庭阴差阳错地开始了一段长达三十多年的错位人生。从故事层面,这部剧是两家人两个小人物的错位,在错位当中的悲喜人生,这种命运的跌宕起伏,触及到了两岸人民。带给我强烈的视觉体验,我也从戏里学到了妈祖文化,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在观看话剧《过海》之后让我深深感受到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情缘。剧中展现的乡音、乡情、乡愁、乡思,体现了两岸文化同宗、历史同源的血肉亲情,和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热切心声。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两岸关系的微妙时刻,《过海》再次唤起了两岸民众对和平统一的殷殷期盼,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该剧讲述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以小见大”的表现形式,传达两岸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祖国统一。这部剧通过人性来表达对海峡两岸回归、对家庭回归的渴望。
剧目采取“以小见大”的表现形式,以小人物在大时代长河中的生活变迁,让观众见证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节点,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两岸人民“维系血脉、呼唤交流、走向融合”的恳切期盼。力求通过讲述一个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故事,传达出两岸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祖国统一!剧中还充分融入了妈祖娘娘、莆田传统乐曲十番等两岸相同、相通的文化符号,使该剧在同类型两岸题材的艺术作品中更凸显了福建对台湾的地缘优势与特色。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天然的地缘优势使得话剧《过海》的创作有着区别于其他两岸题材作品的先天条件。海峡两岸人民血肉相连、语言相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似。在剧中,编剧也融入许多两岸同胞都熟悉的文化与民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结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剧中没有对妈祖有过多宗教信仰上的描述,但妈祖文化的融入,本身就承载着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跨越两岸历史鸿沟和维系两岸血肉亲情的精神纽带。用妈祖娘娘贯穿剧中人物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将人物的命运与两岸大时代的背景串联起来,从宗教哲学意义上来表达人物命运的同时,也深刻唤起同胞们寻根的意识,这使该剧有了更高层次的现实意义与精神追求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对海峡两岸间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在展播过程中,许多同学表示想亲临现场观看话剧,深入感受优秀的闽台文化。也让我们共同期待,疫情的散去,我们的再会。
共青团纽约国际手机登录委员会
202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