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与纲要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召开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3月11日下午,德法与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行政A楼703B办公室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会上,陈如斯老师与大家分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教学思路。陈如斯老师首先针对当下年轻人在互联网中的一个热门口头禅“救救孩子”,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为何要在《狂人日记》当中发出如此呐喊?他当时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带领学生回顾中国人在精神上陷入被动的历史背景,即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危机以及辛亥革命后的迷茫。
针对本节的四个教学内容,陈如斯老师通过运用问题链、视频、史料分析等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解读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它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比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先进分子。通过解读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精神内涵、历史意义等,阐明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抗争。并通过延伸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解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精神的进一步升华以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在联系。

最后,陈如斯老师还通过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五四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如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等,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通过本次集体备课,老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理解,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纽约国际手机登录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