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动态丨专题教研聚焦:德国中学教师培养体系及对中国教师建设启示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1日 23:10 [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小学教育专业在人文楼2-201教室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邢英喜博士主讲关于德国的中学教师培训与评估的主题。德国作为欧洲教育强国,其教师培训与评估体系以“严谨性、实践性、持续性”著称,为全球教师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次讲座简要概括了德国中学教师从培养到考核再到职业发展的全流程体系,揭示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与运作机制,并探讨对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德国的中学教师在入大学之前就必须选择至少两个不同学科的课程来学习,这也将成为他们日后在教学工作中主要负责教授的学科,而且三轨制各中学对应的教师学习各有区别,从低到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变高,从教师教育学院到硕士毕业不等。另外,德国教师的培养并非仅停留在大学课堂,而是强调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高度结合。未来教师在大学阶段需同时深耕学科知识、教育学理论及教学方法,随后进入为期18至24个月的见习期。这一阶段,见习教师将在指定学校全职任教,接受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并参与研修班的定期培训。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模式确保了教师在入职前已具备扎实的课堂驾驭能力。

在完成见习后,教师必须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正式获得教师资格。这一考试不仅包含教学试讲,还涉及笔试与口试,内容涵盖课堂管理、教育法规及学科教学法。各州考试标准虽略有差异,但普遍注重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教师的通过率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以确保进入教育行业的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准。通过与德国模式的对比,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强化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优化教师资格认证流程,以及建立更科学的教师评估机制。

本次专题教研活动聚焦德国中学教师培训与评估体系,不仅拓宽了我院小学教育专业师生的国际视野,更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思考。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