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社科处长、博士生导师张荣华教授莅临我院
就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若干热点问题举行专题讲座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张荣华教授受纽约国际手机登录经管学院和财会学院之邀,莅临我校北区5-101多媒体报告厅,为经管学院等全体教师和创新班学生近300人,举办了一场题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暨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导》的专题讲座。
一、2015年GDP增速为何定为7%左右?
7%左右,是政府工作报告刚刚公布的今年GDP增速目标,这一本世纪以来GDP预期增速的最低值,背后有何深意?2010年由于采取大力度刺激政策,增速回升到10.4%,但这种回升明显后劲不足。2011年经济增速回落到9.3%,2012年和2013年继续回落到7.7%。这说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仍在调整中。同时,增速回落幅度的日渐缩小,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合理的增长速度轨道。
二、为什么还需继续加大有效投资?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超过7000美元。在这一跨越历程中,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投资。即便是经济发展转向了一直所期望的创新驱动,但创新活动本身也离不开投资的支撑,关键是要追求投资的效率。区别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有效的投资不仅能够直接增加未来的消费,而且会为未来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奠定物质和技术基础。目前政府层面已经选择了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清洁能源重大工程、粮食和水利重大工程、交通重大工程、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三、国企“半私有化改革”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国企国资改革时,首先就明确提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其背后的考量,正是不同企业所处阶段决定对改革的短期目标和路径不尽相同,如果“一刀切”盲目去混合,恐将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结果也必将适得其反。更令人担忧的是,本应由各种资本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在一些地方的方案制定和政策实践中有被演变成“单向混合国有资本”的倾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半私有化改革”,这显然有违国企改革的初衷。
四、什么是区域全面协同发展的三大布局?
当前地区之间的联系,已远非过去的西部供应原材料、东部市场加工的简单分工。随着价值链、产业链的延伸,已经要求要素的配置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不仅一省一地需要打破,而且传统的东中西大板块之间也需要打破。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更多强调区域间的协调,由环渤海辐射整个华北地区;长江经济带囊括了长江的上中下游11省市,着眼于东中西之间的串联;“一带一路”则是包括了国内一半市场、国际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宏大布局,是由内而外的联动。三大战略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重要的增长支撑,将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五、新常态下农业的未来在哪里?
尽管连续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更接连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时至今日,与工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中国农业现代化仍有10个百分点的差距。史无前例的粮食“十一连增”,见证了中国农业刚刚度过的一段澎湃的岁月。然而在经济增速下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大势下,粗放式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已经没有维持的空间,中国需要为延续农业的黄金时代寻找新的路标。农虽旧业,其命维新。如果说传统农业往往囿于一产的界限,那么现代农业则已深度融入二三产业,并借助后者的技术、管理等优势,不断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丰富农业的内容。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勃兴,在提升农业效益的同时,亦开拓了农业的一片新天地。
六、2015年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
在最后15分钟,张荣华教授耐心地解答了林仁灶副教授、许振宇等老师就申报2015年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有关选题热点和基金申报书撰写技巧的提问。
(执笔人:许振宇)